【理论学习】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3 09:10:48 阅读量: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已逾四年,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何让脱贫攻坚的“攻坚战”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持久战”,成为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时代考题。

巩固脱贫成果重在机制创新。要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像守护生命线一样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产业帮扶要转向“造血”,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就业帮扶需实现从“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让返乡创业成为新潮流。这些都需要党员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完善长效机制,筑牢防贫堤坝。

推进乡村振兴贵在系统思维。产业振兴不是简单的种养加,而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人才振兴不能只靠外来“输血”,更要培育本土“造血干细胞”。文化振兴既要留住乡愁记忆,也要培育文明乡风。生态振兴不是涂脂抹粉,而要重现绿水青山。组织振兴必须建强支部堡垒,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实现有效衔接成在务实作风。要警惕“歇歇脚”“松松劲”的思想苗头,杜绝数字振兴、盆景振兴的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既要做显功,更要练潜功;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既要看眼前变化,更要谋长远发展。

乡村振兴是场接力赛,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党员干部要当好新时代的耕耘者,在广袤田野播撒希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历史的接力,更是人民的期待。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曹 斌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