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法院 | “最后一劝”续写“邻里情”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5-22 10:08:23 阅读量:

门前巷道,牵发两户人家多次纷争。

 

西安鄠邑区某村的向、于两家相互为邻。双方因门前巷道堆放杂物发生肢体冲突,向航将于梦打伤,两天后,于梦家人找向航上门理论时,又将向航及其女儿打伤。盛怒之下,两人分别以健康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形成“你告我、我告你”的对峙局面。

承办法官白亚情翻阅卷宗时发现,原、被告邻居多年,因为门口巷道的使用问题已多次发生冲突,村委会调解等均未果。意识到“这样的案子判下去容易,但心结不解,今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矛盾只会更深。”她决定将调解作为首选方案。

调解中,双方带着医院诊断书和病案剑拔弩张,向航指责于梦“动手没轻重”,于梦反呛“先骂人活该挨打”。

“开庭审理判决容易,但你们双方情绪现在这么对立,执行起来更伤感情,以后邻居怎么做,孩子见面怎么打招呼?”“老人单独在家万一身体不舒服,邻居帮不帮忙了?”白亚情一系列语重心长又直击痛点的询问,虽然让争执的两人冷静并沉默下来,但双方仍希望开庭审理。对此,法官也选择了充分尊重原、被告意愿。

庭审结束后,注意到于梦有点不好意思、欲言又止的状态。白亚情也顺势转换策略,说起自己处理过的另一起案件来辅助调解。

“有对邻居因为房屋界墙问题打完官司十年不说话,去年其中一家着火,另一家还是冲进去搬东西,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人心都是肉长的啊。”她的讲述结合法理与情理的深入分析,令双方都有所触动。

“法官,我觉得你为我们这个事也费心了,你让我回去想想。”片刻后,于梦率先开口。“是,不管两个案子最后怎么样处理,我对您的工作很认可。”向航也说道。

隔天上午,曾经剑拔弩张的两人一同来到草堂法庭。

“我们说好了,她给我们赔点钱,这事就结束了,都是邻居,当时也是冲动了。”向航说道。“对,都是邻里邻居的,有啥矛盾可闹呢”于梦也不好意思的笑着。最终,向航起诉于梦的健康权案件双方当场签收了调解书,于梦同时撤回了起诉向航的健康权纠纷。

这两件历经2次庭审、3次调解的健康权纠纷“双向诉讼”案,在草堂法庭白法官“最后一劝”的温情攻势下,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所谓‘最后一劝’,劝的不是让步,是让当事人看见法律背后的温度——官司可以结案,但邻里情、人情味不能‘结案’。”当法槌声化作握手言和的轻笑,当调解书上的墨迹融入暖阳,这场基层法庭里的“司法加减法”,不仅算出了案结事了的“最优解”,更画出了社会和谐的“同心圆”。(文中当事人名字均系化名)


作者:董含含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