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金川镇人大 | 发挥阵地作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3 09:13:19 阅读量:

为积极化解基层矛盾,将矛盾萌芽化解在基层,宁陕县金川镇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两个全覆盖”作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群众利益保障员,有效化解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入户走访,织密纠纷 “感知网”。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结合分片联系选民和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将全镇52名县镇人大代表编排到31个村民小组网格中,常态化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各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 “固定接待日 + 流动走访” 模式,构建起代表为民服务的“连心桥”,组织矛盾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引发矛盾的原因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将各种矛盾进行分类施策,切实把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底端。

多元联动,搭建调解 “连心桥”。全镇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搭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意的新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借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议事会制度,认真收集选民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决议,转办交办镇政府,追踪落实进度,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不断完善代表意见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倾听民意、反映诉求、疏导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倾听收集群众之间的急事、难事,依法依规给予合理性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真正发挥人大代表调解“减震器”和“稳压阀”的功能。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成功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普法强基,筑牢民生“保障线”。金川镇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新模式,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因类施策、分类普法,在田间地头开展“围坐”普法、劳作间隙“集中”普法、“面对面”普法。同时,大力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形成防范诈骗的“防护网”、增强意识的“普法网”,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普法法治宣传浓厚氛围。将“代表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融合,切实发挥代表履职优势,组织人大代表和当事人进站协商,不断丰富“联络站+调解”工作体系内容,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回应、及时处理,让联络站真正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方便群众的“服务站”,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不仅要化解纠纷,更要防止反弹,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化解矛盾纠纷是我们的应尽之责。” 镇人大主席朱明勇表示,下一步将把好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让代表履职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下一步金川镇人大继续将探索和延伸人大代表联络站阵地作用,在解决民生实事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纽带作用,筑牢维护金川镇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作者:饶功勋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