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5-13 17:15:34 阅读量:
“立夏都过了,天旱得水田快要裂成龟壳了,秧苗压根插不进!”水稻种植户张有林蹲在田埂上,手里的秧苗蔫巴巴地垂着,指尖反复摩挲着干裂的土块。远处的灌溉渠干涸见底,泛着刺目的白光,让这个种了半辈子水稻的老把式愁得直叹气——他家几十亩“石门贡米”秧苗,正等着水泡田救命。
“贡米插秧等不得!”人大代表、王家坪村干部赵金平踩着滚烫的田埂,攥着手机里的旱情照片直奔联村单位办公室,并向联村领导汇报:再晚几天,错过最佳插秧期,每亩至少减产好几百斤!”他提出的“紧急调配抽水机、铺设临时管网”建议,经镇人大“小微急”通道当晚办结——2台柴油抽水机、300米90管网连夜装车,凌晨5点已架设在河道边。
引水至灌溉堰渠
当碗口粗的水流顺着管网“哗哗”涌入稻田,张有林弯腰捧起泥浆,眼瞅着板结的土块在水中松软成膏状,激动得直搓手:“赵代表昨儿后半夜还在帮着架管子,这‘及时雨’比天气预报还准!”70多岁的甘大爷蹲在水边,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多少年没见过这场景了,这把‘龙王’都请来了哩!”
王家坪村抗旱引水
抽水机昼夜轰鸣,管网如银链在田垄间延伸。镇人大组织代表组成“抗旱突击队”,有的趴在泥里接驳管道,有的守在抽水点记录水位,有的帮缺劳力农户插秧。赵金平的工作日志写得密密麻麻:“5月7日,协调抽水3次;5月11日,帮2户农户完成插秧工作……”晒得黝黑的手腕上,汗碱在袖口结成白霜,裤腿的泥浆干成硬壳,他却笑称“这是咱代表的‘抗旱勋章’”。
人大代表指导村民抗旱抽水
“群众端稳‘米袋子’的期盼在哪,代表的‘责任田’就耕到哪。”赵金平抹了把汗,胶鞋踩过湿润的田泥,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远处,抽水机的轰鸣与农户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汇集成一曲抗旱保收的动人乐章。这潺潺流水润泽的,不仅是百亩稻田,更是群众对“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真切认同——正如甘大爷说得朴实:“秧苗喝足了水,咱们心里也踏实了,秋后的谷仓准能堆满‘石门贡米’!”
人大代表帮助村民插秧
夕阳西下,人大代表赵金平卷着满是泥浆的裤腿,蹲在田边检查管网渗漏。新插的秧苗在风中轻摇,叶片上的水珠折射着金色余晖。村民们路过田埂,纷纷冲他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你这代表当得真称职!水管铺到哪里,民心就聚到哪里。”截至目前,全镇3000余亩水稻已全部顺利完成插秧。(通讯员:吴春侠)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