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8 09:15:57 阅读量: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圆满收官
为三秦科创注入强劲动能
“因创而聚,向新同行”,历经两个多月的筹备、动员、比拼与选拔,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于9月5日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圆满收官。本届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聚焦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培育优质创新项目,最终将筛选出17家企业成为全国大赛候选队伍,为陕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能。
全链条筹备:多维发力聚势 激活全域创新活力
自7月初启动报名以来,大赛组委会以“覆盖全省、精准触达”为目标,构建起“宣传 + 动员 + 培训”三位一体的筹备体系。线上通过定制化 H5 邀请函、宣传短视频、获奖企业专访等形式,在各地市科创园区平台、主流媒体及政务账号广泛传播,直观传递赛事价值与报名指引;线下联动西安高新、榆林科创园、宝鸡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开展“进企入厂”专项行动,针对榆林能源化工、宝鸡高端装备制造、咸阳生物医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定向邀约,累计梳理联系各类机构800余次,定向通知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举办9场宣讲会解答企业疑问600余次。
最终,全省289家企业报名参赛,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五大领域,既有携带前瞻性技术的初创企业,也有具备成熟商业模式的成长企业,全方位展现陕西科技创新的多元化生态。
高标准评审:层层筛选把关,彰显专业公正底色
为确保赛事公平性与专业性,大赛设置“资格审查 — 线上初赛 — 线下决赛”三级选拔机制。8月上旬,组委会通过“科学分组 + 专业匹配” 优化评审方案,将参赛企业按行业、规模、技术实力分为四组,每组配备3位主评审及3位备用专家,12位核心评审均覆盖各产业核心领域;评审围绕“资料完整度(60分)”与“项目竞争力(40分)”两大维度,从企业团队、商业计划、技术创新、市场潜力等多方面综合打分,最终138家企业(成长组106 家、初创组32家)突围晋级决赛。
9月4日至5日的决赛阶段,采用“12+8”现场公开路演答辩模式 -- 企业12分钟展示核心成果,8分钟接受评委深度提问,全程透明公开。评审组从全国大赛专家库随机抽取7人组成,执行“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取平均”规则,成长组更增设“二次横向评比” 环节,按“现场得分70%+二次评比得分30%”计算总成绩。参赛项目亮点纷呈:初创组陕西联大康健堂的“新型中药提取技术” 提升有效成分利用率,杨凌掌元等离子的“低温等离子体环保设备” 破解工业废气难题;成长组西安中创新能的 “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系统” 已落地多家制造企业,陕西时速铁路道岔的 “高铁道岔智能化方案”打破国外壁垒,西安秦创高纯新材的“超高纯金属靶材”填补国内半导体材料空白,充分彰显陕西硬科技实力。
多维度赋能:金融 + 政策护航,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企业成长的“赋能平台”。9 月4日的决赛启动仪式上,长安银行、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浙商银行西安分行3家合作金融机构,与西安秦创高纯新材等3家参赛企业现场签订授信协议,推出“科创人才贷”“投联贷”等16款专项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提供利率优惠,为企业研发与市场拓展注入资金活水;此外,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也为参赛企业推出了覆盖科技企业研发、制造、交付、维护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保障体系。
针对获奖企业,组委会还构建了“全周期保障体系”:成长组30家、初创组13家企业获等级奖或优秀奖,可优先对接西安高新区创业园、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载体的租金减免与孵化服务,优先认定高层次人才、推荐申报省市级项目;17家国赛候选企业后续将进入尽职调查环节,最终推荐名单将结合尽调结果确定。据统计,上届大赛46家获奖企业累计获债权与股权融资28.33亿元,68%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平均持有专利21件,此次赛事服务体系进一步升级,将持续助力企业从“赛场”走向“市场”。
强动能续航:突围国赛再出发,助力陕西科创升级
本次赛事全程在深交所科融通平台上直播,来自全国9000多家投资机构的40000多名投资人观看。平台还提供公益的企业信息、融资计划等展示信息,持续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融资对接服务。
本届大赛陕西赛区的圆满收官,不仅将选拔出17家代表陕西出征全国赛的“种子选手”,更搭建起“创新项目—资本—产业”的对接桥梁。下一步,大赛陕西赛区组委会将持续跟踪企业需求,做好国赛推荐与赛后服务,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转化落地,让创新引擎在三秦大地持续轰鸣,为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书写更多“创新答卷”。
编辑:雪云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