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4 09:41:41 阅读量:
今年以来,旬阳市赵湾镇人大坚持以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特性和创新为抓手,在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中,推行“随时叫、即时应、全力帮”为民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呼声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人民选我当我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铮铮誓言落在具体行动中。让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畅通渠道“随时叫” ,架起沟通“连心桥”。“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办事真是越来越方便。”中山村村民老郭兴奋地说。7月1日一清早,雨过天晴。时刻关注雨情的镇人大代表、第二代表小组联络站站长、中山村党支部书记何涛长舒了一口气。正在这时三组群众老郭电话反映村道损毁严重,部分道路路面有大量石块和淤泥,堵塞了村道,影响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请求给予及时解决。何涛把群众“急难愁盼”挂在心上,立即拿起手机在村组干部工作群、村民日常联络群里发了此条消息后,大约十几分钟,20余名村干部和群众手拿工具就聚集到了堵塞的过水涵洞、堆积石泥的路面,还有塌方的现场,在他的带领下投入到了疏通清塌方工作之中,这一干就是一天。他冲在队伍最前面,踏入快没到膝盖的松软泥石土中,用上铁锹、铲子、脚篮、架子车等工具,从易到难,保证人行车通。由于方量大,清理有难度,他鼓励几位回乡的年轻人多干,在困难面前,你们能为家乡出一份力,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村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干的卖力,村民纷纷给出了“满意”的“点赞”。下午,就难度大的几处堆积体,联系了铲车等机械,加快了清理速度,保证了下午6点按时通行。这只是辖区内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随时叫”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已成为为民办事的“常态”。
多措并举“即时应” , 跑出服务“加速度”。入夏以来,赵湾镇境内遭遇严峻旱情,镇人大即时回应群众诉求,以“人大+”的有效方式,聚焦万亩烤烟抗旱减灾任务,落实“镇人大+联络站+代表”“镇人大+各村支部+各级人大代表+群众参与”灵活联动机制,全面摸排受旱地块,充分利用河水、涝池蓄水等水源,组织群众维修管网,确保用水畅通。全镇启用送水车5辆、水泵28台、水箱120个、水管18000米、水包(桶、罐)286个、各村(居)临时运水车20余辆,切实打通烟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全力保障烟苗移栽用水需求。作为村(社区)人大代表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联合赵湾烟站组建19个技术指导小组,联村领导一线指挥,对各烤烟种植村实行分片包干管理,让有技术、务烟经验丰富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实地开展精准技术指导。详细摸排各烟田墒情、水源分布及移栽进度情况,建立“一村一策”抗旱台账,实施针对性抗旱措施,开展现场技术培训15场次260余户,有效提升了烟农在干旱条件下科学移栽烟苗的技术水平。全镇累计完成烟田灌溉4000余亩,彻底解决了旱情下“移栽”难题。这是赵湾镇人大多措并举“即时应”的一个生动缩影,群众的诉求不是“石沉大海”,而是“立竿见影”。
整合资源“全力帮” ,织密保障“暖心网”。赵湾镇人大通过统筹政策、结对共建、优化环境等方式,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整合部门(单位)、村(社区)职能资源,把辖区内的市镇人大代表,按区域、特性、岗位、职业等,划分成若干个服务组别,针对特殊群体,组建“移动办事”队伍,上门为群众服务;针对企业难题,组建入企“解难事”队伍,开展“赢商赵渐”活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解决民生诉求问题;针对政策宣传,组建“宣讲政策”队伍,让代表中的镇村干部深入细致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纾困解难,汇聚合力帮助群众,实施增收项目,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真正绘就好民生“幸福卷”,真正让群众满意,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每一次及时的“叫应”,都是对群众期盼的郑重回应;每一回精准的“帮解”,都是为民初心最生动的注脚。下一步,赵湾镇人大将继续推进“叫应帮”人大工作创新机制走深走实,积极探索“响应更快、服务更优、群众更满意”的代表履职新路径,绘就出一幅民生幸福“新画卷”而努力!
作者:刘家群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