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烈日当空,日头正盛,在一座塌倒的院墙边,两拨人声音搅着热浪,正在争论着什么……原来是因为被告李某在原告张某家院墙外侧伐树期间,树木倒落时不慎砸塌了原告家北院墙,后经过双方协商处理未果,原告诉至法院。

开庭审理期间,双方的陈述无法还原现场情况,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妥善化解双方矛盾,避免事后双方推诿扯皮,承办法官张海龙当即休庭,并组织双方进行实地勘验,现场调解。
抵达现场后,双方又开始争论,法官及时上前劝解:“都先别吵了,这么热的天,咱先到阴凉处,明确一下损坏的院墙位置和面积,被告你帮忙拉一下尺子,你们双方都看一下是不是从这里开始……”说罢,张法官走到塌倒的墙边,蹲下身顺着墙根仔细测量,待双方核对尺寸无误后,张法官又就修复院墙的规格、样式等细节与双方进行了反复确认。

调解用时不到二十分钟,高温却早已将法官制服内渗出的汗水,蒸发成一圈圈的白碱,同时也见证双方从剑拔弩张的态势变得松弛。夏季炎热,张法官还特意叮嘱被告干活时要注意防暑,原告要积极提供帮助。一番劝说下,双方的怒火总算平息,达成和解,被告表示会按照协议的标准及时修复原告家的院墙,原告也表示会积极配合被告,并提供足够的用水。
但是案件调解并非终点,履行才是关键。为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司法为民落到实处,法官在调解后始终关注着履行进展,积极督促被告履行义务,并通过实地走访确认履行情况。被告于调解书生效后六日内即履行了修缮义务,那面曾经倒塌的墙体已焕然一新,一面整齐坚实、砖块排列有序的新砖墙稳稳地矗立在那里。


“法官多跑腿,群众少奔波”这正是蓝田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下一步,蓝田法院将持续探索创新,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司法的温度和效率。
编辑:侯宜均
责编:李 娟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