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5-08 17:03:05 阅读量:
一封跨越千里的手写感谢信
藏着怎样的千里调解传奇?
9500 万借款纠纷 37 天调解结案?
12000 元小案竟暗藏反转?
接下来“西小咸”带你
速看司法为民的高光时刻!
一封写给“院长”的感谢信
西咸新区法院泾河新城法庭收到了一封写给“院长”的感谢信。没有精致的信封,却沾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字迹虽稍显拙朴,然笔力间浸透诚挚。这是一封来自“一位被告的母亲”的感谢信。
“今天在这里提笔写信,我不想谈案子,我只想感谢贵院负责本案的陈文静法官。自始至终,没有像社会上某些传言说的法官们的一些负面信息,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有温度的法官、有正义感的法官、有良知的法官、有情怀的法官、一个恪守职业道德的法官!她没有喝过我们一瓶水,却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和我们沟通与对方沟通!”
这封信中,千里之外的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女儿因一场意外纠纷被起诉后,泾河新城法庭陈文静法官以专业与温情化解矛盾的经过。
案件情况
时间回溯至2025年3月,信中提到的案件原告曲某与被告郭某因景区排队时意外碰撞产生纠纷。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陈文静发现双方矛盾并不复杂,但郭某年龄尚小,初入社会,且郭某及家人均远居外地,经济压力较大。郭某的母亲在得知女儿被起诉后忧心如焚,陈文静法官在知晓郭某的实际情况后,为减轻当事人负担,她主动采用线上调解方式,多次通过线上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既向当事人耐心释明法律责任,又让郭某母亲全程“云端”参与调解,最终以“零出行成本”化解纠纷,让千里之外的郭某母亲吃下“定心丸”。
这位母亲用质朴的笔触记录了一段段细节:“当我发信息说一句谢谢的时候,陈文静法官总是回复:别客气,这是我们的工作。”简短的十个字,法官们在日常工作中重复了无数次,她们从未因案情微小而简化程序,她们的“工作”不是冷冰冰地敲击法槌,而是将“刚性法理”与“柔性情理”精准平衡。
这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折射出西咸新区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担当,亦印证了西咸新区法院以“百姓心”解“千家结”的务实作风。
“立审执” 协同发力
破解亿元金融纠纷一案获3面锦旗
亿元质押存单被查封,企业项目陷危机?原告某银行向被告西咸新区某投资公司出借9500万元用于重大项目建设,被告西咸新区某开发公司提供1亿元存单质押担保。然而,借款到期后,原告发现质押存单已被多家法院查封,无法直接扣划,遂诉至法院要求偿还本息。
案件情况
案件受理后,立案庭迅速对接审判、执行环节,在3天内完成立案全流程,同步向审判庭、执行局推送预警,推动财产保全程序前置;审判环节民一庭法官迅速研判案情,明晰执行风险,梳理争议焦点,寻找利益平衡点,将调解方案与执行可行性深度绑定,9500万元本息分期履行方案当场敲定;执行局快速制定执行方案与银行网点沟通执行策略,确保案款全额执行到位。
三方协同下,案件从立案到调解结案仅用37天,执行到位率100%,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西咸新区法院第一次获得当事人同时送给立案、审判、执行三面锦旗,表达了对西咸新区法院立审执三阶段全面认可。
通过立审执协同发力,既保障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企业因诉讼陷入资金链断裂风险。同时,本案为同类案件提供了“立案审查——先行调解——执行保障”全链条闭环示范样本,彰显司法改革系统性价值。
“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
“法官,这个钱我真不该付!”庭审现场,被告刘某情绪激动。一起看似简单的承揽合同纠纷,背后却暗藏多重矛盾。
近日,西咸新区法院民一庭姜文娟法官成功调解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生动诠释了“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实现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结案后,原告专程来到法院,将一面印有“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的锦旗送到承办法官手中,对法官耐心调解、促成纠纷圆满化解表示衷心感谢。
案件情况
原告某装备公司与被告刘某、某金属公司因承揽合同产生纠纷,要求被告支付加工费12000元。在庭前送达证据等文书时,被告情绪异常激动,对原告的起诉表示强烈不满,双方各执一词,气氛紧张。原告在进一步沟通中明确表示,仅起诉刘某,不涉及其他被告。被告反映,某金属公司成立于原告所称的加工时间之后,实际上是为某加工公司加工产品,这一情况让原本看似简单的案件变得复杂起来。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经过对账及向原告离职厂长核实,发现原告在加工时出现了错误,并且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折价情况。经过仔细核算,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加工费5000多元。此时,刘某的态度依然坚决,他表示自己只是某加工公司员工,代表某加工公司与原告往来业务,应当起诉某加工公司,拒绝承担责任,庭审现场,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向刘某释明:“即便另案起诉加工公司,本案仍需先行处理,不如当庭解决,省去后续诉累。”最终,经过法官释法明理、耐心引导,被告刘某当即向原告支付5000元,纠纷圆满化解。
“每一起小案件都连着大民生,只有真正站在当事人角度想问题,才能找到化解纠纷的最佳方案”,承办法官说道。
锦旗虽轻,承载的却是群众沉甸甸的信任;赞誉无声,传递的却是司法为民最真挚的回响。每一面锦旗、每一句感谢都是一份责任的延续,更是对法院工作的鞭策与激励。西咸新区法院将始终把“为民”二字烙刻在每一次庭审、每一份文书、每一场调解中,用公正与温情书写新时代法治答卷。(魏昊昱 冯聪敏 刘思檬)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