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12-31 14:43:51 阅读量:
重点项目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引领带动、示范突破、支撑保障作用。发展改革成效如何,关键看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目标是否实现。2013年,我们迈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步伐,唱着“中国梦·渭南梦”的高歌阔步迈进,在即将跨过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之际,向全体东秦父老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强化项目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抓项目、扩投资,促开工、保进度,强服务、优环境,采取市级领导包联、季度讲评、强化并联审批和要素保障、开展集中开工和专项观摩推进等有力措施,促进我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截至11月底,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156.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96%以上。工业项目、跨区域项目及民生工程项目、16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的103.6%、101.5%、116.3%。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一大批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今年前11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0亿元,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千斤顶”,公路、电力、农林水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类重点项目遍地开花。在渭黄高速段、渭南热电联产项目、抽黄供水工程等建设现场,满目皆是热火朝天、群情昂扬。一个个基础设施建设的相继落成,进一步改善了渭南的城市乡村面貌,夯实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器”,重点项目为全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的58个项目中,已看不到高污染产业,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类就有11个,占总量的18.97%。陕化节能减排技改等精细化工项目等13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有效地聚合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和财税增收。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支撑了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岁末年尾,收获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目标基本实现的成绩,我们不能懈怠,仍需快马加鞭。面对即将到来的2014,我们更应抓住以往成绩带来的规模效应、倍增效应,以慷慨昂扬的斗志,跨沟越壑、闯关夺隘;以破冰凿石的勇气,迎难而上、稳中求进;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本报评论员